“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韩 愈
陕西省西乡县金牛小学 723500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重要方式,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两大类。多年来老师布置作业基本基本比较单一,全体学生作业内容一致,尤其是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较多,缺少差异和新意。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数量要做减法,质量要做加法。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以下是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基础性作业当堂化
基础性作业侧重于对学生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这类作业设计要精准,做到减量提质,增强实效。
1.识字写字当堂反馈
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识记要准确书写要美观,作业设计时学生已经会的不练,专门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进行训练,做到少而精。
2.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的练习题,都注意紧扣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是基础性作业,是保底任务。这些练习,要切实融入教学中,而不是学完课文再来完成。用好这些题目,能够准确理解教科书编写意图,使得语文教学提质增效。例如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课后就设计了给称象过程编序号的练习,旨在让学生理清 称象过程的先后顺序,这项练习就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完成。
3.课堂作业注重效果
课堂作业在控量保质的基础上,教师要对课堂纸笔作业进行“巡回面批”,课堂上要留有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的时间。这样,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利用课中、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当天学习内容,达到“日日清”的效果。
二、梯度训练性作业连接化
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步,三者相辅相成。从小学低年级起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读一读认一认看一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量设置。课后复习针对课堂学习效果查缺补漏拓展提高。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课后选做题“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可以这样设计练习: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去观察身边的春色,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下来,比如采摘比如画一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作者是如何描写找到的春天的,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如何换成自己找到的春色,最后通过诵读增强对春天的感悟。课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创编分享给老师、同学或父母,并班级展示,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凡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选做题,设置相应的梯度训练,循序渐进,让不同研究能力的学生掌握。
三、重点性作业趣味化
按照"双减”的要求,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那我们就可以尝试布置一些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作业达到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1.看一看。
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日月山川花鸟鱼虫都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好素材,一二年级的作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例如一年级在学习《秋天》《四季》《升国旗》《影子》二年级学习《我是什么》《小蝌蚪找妈妈》《雾在哪里》等等很多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先去观察,那么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2.做一做。
通过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字词句运用”中有一首与方位有关的儿歌《东西南北》,学习这首儿歌时,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去辨别东西南北。一年级下册学习《文具的家》时,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自己收拾文具、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在教材中像这种可以让学生做一做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老师们去研读教材,合理设置。
3.说一说。
口语交际实用性强,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在学习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吧》时,我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去向同学介绍自己,多与同学交流。除了口语交际,很多课文后面也都有“说一说”的练习,面对这样的练习,一定要落到实处。此外,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也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结合实际生活说一两句话。
4.唱一唱。
这种形式适用于学习古诗儿歌的时候,古诗不仅有画面美,还有节奏美。一、二年级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唱。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学唱,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5. 画一画。
画课文插图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二年级下册《村居》《咏柳》等,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配画插图。凡是古诗词或者有一定场景的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画插图,如学完二级上册《场景歌》一课,让学生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还可以进行拓展画。学完《田家四季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树叶、粮食、用过的塑料、可乐瓶,甚至碎报纸、碎布等为四季配画,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课文的学习,可以尝试画一画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学了《画杨桃》之后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而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学了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连环画故事。
四、实用性作业生活化
学习离不开生活,用实践性作业代替机械重复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引领学生从理解、运用,走向分析、评价,实现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1.观察记录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观察作业,比如要学写一种小动物,那我们就先去观察它。观察它们的样子和生活习性,也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持续记录,这样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
教材中有很多与动手操作有关的内容,如《画杨桃》《端午粽》《千人糕》《中国美食》《曹冲称象》《乌鸦喝水》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后,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作业的乐趣,说、写、做相结合。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性作业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能够把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低年级要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家庭、社区等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以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比如做家务、放风筝、走上街头超市认招牌、商标中的字,和家长一起游览名胜景点、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能够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五、分层式作业弹性化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不同,作业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人而异地设计有针对性的语文作业,充分发挥学生在作业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可以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难度分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差是很大的。所以作业不能一刀切,应该在难易程度上有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完成。
2.时间分层
面对全体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在提交的时间上分层,如完成快的学生,要求第二天就提交作业,动作慢的学生,可以稍缓一两天交作业。
3.评估分层
没有科学准确的作业评价,教师就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学习反馈,也无法在接下来的作业设计中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无法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无法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在评价方式上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比,掌握班级整体情况,组内成员进行动态评价,从态度、质量、进步等多方位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