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作者 单位 刊名

首页 期刊资讯 期刊大全 文献下载 课题研究 学术会议 知识产权 专著与出版 学者专栏
信息化英语教学视阈下的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

*本文系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教学流程优化研究”(课题编号: JCXBZX263)阶段性成果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推进,各级教育部门及学者从宏观角度对利用教育信息化减少区域教育差异、实施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研究。笔者从本校英语教育教学微观视角,对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展开了研究与实践。依据“教育公平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素养——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优化技术支持的综合性评价研究路径,在信息化与英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助推教育起点公平、落实教育过程公平、实现教育结果公平。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英语教学;学生差异性;学习机会;教育公平

一、 文献述评及研究方向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对2012-2022年期间国内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以“信息技术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信息化教育公平”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全库检索,分别有121330346篇相关文献。

346个文献“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2.0”“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城乡一体化”、“精准扶贫”、“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教育帮扶” 等关键词频繁出现[1]

总体来说,各位学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信息化是否能促进教育公平、如何借助信息化实现教育公平、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的审视及解决措施进行探索,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及教与学的过程却很少被关注,即使有所涉及也是对措施、途径的宏观描述。因此,关注个体差异、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实现一个校域内的教育公平,是本次研究的方向。

笔者所在区域已经完全纳入城镇化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实现了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宏观上实现了教育起点的平等。对笔者而言,教育公平不是如何减少区域间的教育差异,而是能够实现一个学校内所有班级的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享受教育平等。笔者主要针对本校师生,从信息化与英语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微观视角,对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展开研究与实践。

依据教育公平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拟通过本次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从信息化与英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角度促进教育公平落地?

二、实践探索与问题解决

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说过,教育的对象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有自主活动能力的人。基于这种观点,以学校科组为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和培训将有望成为未来教育新基建的一个重要任务[2]位涛(2016)认为:公平教育的实践研究从重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起点公平过渡到追求学生多样发展教育过程公平及结果公平[3]

(一)提升信息化素养,助推教育起点公平

人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关注人的信息素养差距,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因此,本学科组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来落实本校域内的教育起点公平。

1.教师层面

自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以来,为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校英语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研修计划,选取微能力点,明确实施策略和改进方向,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规划研修-理论技能学习-实践操练”一体化模式

教师签订“结对帮扶,助力前行”协议,“老中青教师”能够先进带领后进、会用的教给不会用的,定期交流分享经验和典型案例,寻求共同进步。学科组对翻转课堂模式、项目主题探究学习模式、在线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打磨,以适应我校学生的学情。

网络授课、线上答疑、网络学习、线上教研使学科组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体验者、使用者甚至是受益者。教师们乐于尝试并推荐app资源给学生,甚至对学生开直播。

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学科组教师信息化素养及信息化教学力明显提高。教师愿用、能用、会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先决条件,也是落实学校教育起点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学生层面

尽管同一区域内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但如果学生信息素养差距显著,也会加剧发展的差异[2],进而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非常有必要,是落实教育起点公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学科组教师开发了线上线下、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区隔。教师根据学情,筛选并利用以下数字信息资源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学生在校内外均可通过爱学智慧平台提交作业、互相评价、展示交流;学生利用PPT整合并展示相关视频、图片和信息;爱拍剪辑、QQ影音等软件为学生陈述观点、展示自我提供了技术支持;趣配音、维词等应用极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激励性,学生在校外也可以完成口语、听力训练、词汇背诵及检测;XMind的引入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更直观,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通过学习终端和互联网资源的推荐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更是开阔了学生对手机、电脑、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视界,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学习能力。

3.家长层面

家庭是促进线上学习公平的内核。家庭数字鸿沟、家长支持差距和阶层文化距离也会使同一区域学生的学习出现巨大差异[4]。提升家长的信息化素养是破解教育起点不公平现象的重要保障

利用腾讯会议召开线上家长会,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醒家长培养孩子的在线学习意识、自律自控能力[5],鼓励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及信息化技能;利用微信推送家庭教育的公众号及专家讲座,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家长自我信息化素养,发挥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

(二)创造学习机会,落实教育过程公平

一个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多少决定着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程度[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本学科组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学生是合作学习的探究者、问题解决者、自主学习者和交流展示者,而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师、学情分析师,学法指导师和学业评价师。

1. 关注学生差异性

例如,在讲评《2020年山东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表1)时,教师在课前推送问卷,调查错误归因,课上根据数据统计进行反馈、讲解,课下再根据数据分析,精准帮扶英语弱势学生,都是在技术支持下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能,实现有差异的公平发展[7],落实教育的过程公平。

1:《2020年山东新高考阅读理解讲评教学步骤

过程

课前

课中

课后

内容

1)教师Pad在爱学平台上推送试题答案详解任务学习单;学生订正错误,解决问题,提出疑问,整理需掌握词汇。

2教师推送问卷,调查阅读理解错误归因,确定课上精讲内容。

3)根据学案,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归纳阅读技巧;教师利用PPT授课。

4)进行针对性的扩展训练。学生当堂提交答案到平台;教师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反馈、讲解。

5)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教师对小组课堂表现进行总的评价;学生在平台上填写自评表,教师收集数据

6)作业:短文写作。小组根据量规,选择1-2篇上传到平台,其他同学学习、点评。

7)教师根据数据统计,精准把握学情,精准帮扶英语弱势学生。

2.增强学习实效性

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留存率在30%以下;而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学习留存率在50%以上[8]。也就意味着讨论、实践实验、教授给他人等主动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留存率比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高出了45%-85%。

学科教师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主题探究活动,把学习时间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行真实地深度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技术支持下进行学习、讨论、展示、发现并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实现了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定位,这也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例如,在阅读A City of the Future之前,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畅想未来生活。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参观学习”中选择一个主题,对视频进行剪辑并编写、添加文本,进行配音展示。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有的同学对视频剪辑产生浓厚兴趣,有的擅长英语写作,有的擅长英语口语,有的善于查找、整理资料,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完成。

3.实现全员覆盖

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进行居家全日制线上学习。学科组教师利用腾讯会议或者微信群语音通话功能进行线上教研活动;用EV录屏制作微课进行线上翻转课堂学习;通过腾讯会议进行授课和答疑;利用爱学智慧平台及QQ群作业监督并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优化多元评价体制,实现教育结果公平

学科组教师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教育结果公平在自评与互评活动环节,教师借助爱学智慧平台、好分数app持续跟踪学生学情,记录自评和互评的活动过程,可视化、精准化、个性化地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使评价更加客观。教师开发了《课堂活动评价量表》、《阅读活动自评表》、《探究活动自评表》、《探究活动小组互评表》等量规,学生依据量规进行自评与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提升自我的评价能力。

小组探究合作是展示交流、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通过技术支持的小组自评互评,扩大了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融合,为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小组竞赛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调查发现,98%以上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利用技术资源或者app进行英语学习;90%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式的主题探究活动及小组合作的自评互评活动有益于自己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83%的同学认为,通过过程性评价发现自己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有信心提高英语成绩。原来对英语学习和展示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约43%),大都表示现在的英语学习很有趣,其中约84%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小组探究和展示活动,其他不大愿意参加的学生,主要是认为自己水平太差,怕给同伴拖后腿。综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及学习效能感,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结果公平的体现,也是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群.“互联网+”时代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D].湖南衡阳:南华大学,2021.

[2] 钟柏昌.新基建要把人文关怀注入虚拟世界[J].在线学习·E-Learning,2022(1-2):35-36.

[3] 位涛.促进教育公平:从学生的差异性资源入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10-13.

[4] 翁文艳.西方教育公平理论述评[J].教育科学,2000(02):62-64.

[5] 刘玉君,张德祥.在线学习能促进教育公平吗? ——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学习 “数字鸿沟”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2022(04):67.

[6] 蔡旻君,魏依云黄亚平.促进学习机会公平: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教育信息化——基于机会多元主义理论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08):54.

[7] 韩世梅.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演进、问题分析和发展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21(12):16.

[10] 学习金字塔[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A6%E4%B9%A0%E9%87%91%E5%AD%97%E5%A1%94/9515094?fr=aladdin(2022-10-03).

【收 录】 中国学术文库
【作 者】 孙丽敏
【刊 名】中小学学校管理
【年,卷(期)】2023年 , 第 7 期
【单 位】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yxbj112@126.com

Copyright 2020-2035 中国学术文库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