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构建和谐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和谐教育是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心理施加的影响,使师生双方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
那么,在实施和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应如何统一呢?
一、 尊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决不能主观武断地制造“冤案”,使学生的自尊受到无辜的伤害。教师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爱,形成“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现代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思考,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增强,,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有利于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创建师生心理相容的和谐气氛,达到教育目的。
【收 录】 中国学术文库
【作 者】 王朝红
【刊 名】中国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3年 , 第 5 期
【单 位】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中学 134400